因音相聚,向美而行——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课程概览(一)

发布时间:2024-08-21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于8月15日正式开班。本项目特邀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为学员进行集中授课,旨在提高青年管乐演奏家及艺术评论人才的表演能力、音乐修养、文化素养,推动新时代中国管乐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升中国管乐整体艺术发展水平和规模,使之尽快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01

《管乐在当代多样态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授课专家:陶陌

星海⾳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陶陌教授为学员带来《管乐在当代多样态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课程。陶陌教授从基本概念入手,谈到多样态音乐的概念,是指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融合了多种文化背景、风格元素、技术手段和表达形式为要素的音乐类型。它不受传统音乐体裁的限制,强调创新和跨界,体现了当代音乐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星海⾳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陶陌教授

在此基础上,课程围绕“关于当代多样态音乐”、“管乐在当代多样态音乐创作中的功能作用”以及“管乐在当代多样态音乐创作中的创新运用”三个层面,并例举现当代各类电子音乐、当代器乐新作品、复合风格音乐、舞台音乐以及影视与游戏音乐等进行全面讲解,分析管乐器在上述音乐种类中的音乐律动塑造、戏剧张力塑造、音乐主题塑造、音响氛围塑造和特殊音响塑造等功能。并就演奏技术、表现方式、表演方式跨界融合等创新形态进行分析,并为当代管乐演奏人才培养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02

《管乐中国作品的演奏》

授课专家:陶纯孝

中国著名单簧管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为项目单簧管演奏方向的学员进行个别课指导。课程采用独奏与室内乐相结合的形式,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管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

中国著名单簧管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

课堂上,陶纯孝教授向学员介绍了中国管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强调管乐器在中国音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单簧管作为管乐家族的重要成员,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通过指导,学员对音乐的呈现和风格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饱满的音色和丰富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单簧管在音乐中的独特个性。就演奏层面而言,陶纯孝教授不仅注重技术的展现,更关注情感的传递,通过细腻的音符处理和对主题动态发展的把握,使作品中极富感染力的音响诉说和情感层次获得了充分呈现,学员们也对如何就单簧管进行本民族风格的探索和演绎有了新的认识。

 

 

03

《音话相映——潜析意大利语音乐术语》

授课专家:李心草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教授以《音话相映——潜析意大利语音乐术语》为题,为学员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了音乐术语在作曲家乐思传达和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教授

李心草教授首先强调了意大利语音乐术语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意大利语作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语言,承载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和历史,帮助音乐家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情感意图,通过深入剖析,引发学员对作品解读的再思考。

李心草教授从速度术语、力度术语、演奏法术语和表情术语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速度层面,介绍了基础速度和变化速度的不同含义,及其在乐曲表现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精准把握速度对音乐演绎的重要性。力度层面,区分了力度变化的层级并指出不同力度的运用对于情感塑造的功能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力度变化所构成的音乐层次与动力发展。演奏法术语和表情术语层面,强调了术语对音乐内涵表达的作用,纠正了部分常见的认识误区,以确保演奏中能够精准运用。并列举了《柔板》、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悲怆奏鸣曲》、肖邦《叙事曲》、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普契尼《为艺术为爱情》等经典作品进行演奏和诠释的分析。

 

 

04

《草原风格室内乐作品创作分析》

授课专家:师占成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师占成教授,为学员带来了以《草原风格室内乐作品创作分析》为题的作品分析课。以交响作品的概念出发,并梳理了内蒙古第一代、第二代交响乐作曲家的创作与发展历史。其中,第一代作曲家的创作由于受到当时演奏水平和录制条件的限制,很多音乐未能留下音像资料和乐谱。从第二代作曲家开始,出现了交响音诗《壮美的牧歌》(李世相,2007)、交响音画《那达慕序曲》(崔逢春,2016-2017)和交响组曲《蒙古马》(叶尔达,2020)三部极具内蒙古民族代表性、上演率高的优秀经典作品。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师占成教授

《壮美的牧歌》乐曲主题取材于东蒙民歌《牧歌》,全曲为单一主题衍生发展的复三部结构形式。充分挖掘“牧歌”主题动机的可变性,在多层面上展现多变的旋律线条,丰富的乐队音响色彩表现出蒙古高原“牧歌”的昂扬壮美之艺术境界。《那达慕序曲》受内蒙古交响乐团委约,乐曲是用一种交响音画的形式来描绘那达慕的盛况,分为七个部分,展现了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等场景。民族管弦乐交响组曲《蒙古马》,采用并列多段结构,由三个主题材料构成,分别是马步节奏动机、蒙古马主题旋律、草原奔放的主题旋律,作品的创作是以单一材料的贯穿发展构建而成,呈现蒙古马精神所承载的时代风貌与文化特征。


 

来源 | 《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项目工作组、管弦系

编辑 | 傅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