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室内乐音乐节|德国维尔茨堡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3-11-27
11月23日晚,德国维尔茨堡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成功上演。本场音乐会的三重奏成员由单簧管演奏家曼弗雷德·林德纳、巴松管演奏家阿尔布雷希特·霍尔德以及钢琴演奏家芭芭拉·安东组成,为观众们营造了一个古典与浪漫交融的美妙夜晚。
演出的第一部作品是米哈伊尔·格林卡的《悲怆三重奏——为单簧管、巴松和钢琴而作》,这部作品于1832年完成。这是一部富有感情和技巧要求的乐曲,展现了格林卡作曲风格中的浪漫主义情感和个人表达。它被认为是室内乐领域中的杰作之一。第一乐章Allegro Moderato以悲伤和忧郁的情绪开场,钢琴奏出了一段充满痛苦和矛盾的旋律,紧接着由单簧管,巴松管以及钢琴展开了交替的主题发展。这一乐章充满了情感的起伏,交织着细腻的旋律和激烈的情绪表达。 第二乐章Vivacissimo具有明快的节奏和活力,以快速的舞曲形式呈现。单簧管和巴松管在旋律上展现了欢快和充满活力的性格,而钢琴则为整个乐曲提供了活泼而富有韵律感的伴奏。第三乐章Largo 是这首曲子的情感中心,也是最长的乐章。在这一乐章中,单簧管,巴松管与钢琴分别演奏旋律,共同悠扬地演奏在一起。第四乐章Allegro con Spirito 是最短的乐章, 开头回归第一乐章的主题,之后以琶音进行发展,最后以狂暴的情感结束。
随后,三重奏带来了《F小调第一协奏曲》,这部作品的作曲家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他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集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于一身,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被誉为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门德尔松的音乐,在体裁形式上较前人有所创造与革新,创作了众多个性与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然而作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不仅既保持了古典主义的严谨逻辑性,同时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
随着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三重奏——为钢琴、单簧管和巴松管而作 作品38号》的旋律,音乐会进入了尾声。这部作品由六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慢板-快板与活力,第二乐章是如歌的柔板,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分别是小步舞曲的节奏和变奏行板,接着是开朗活泼的谐谑曲,最后以玛西娅的行板-急板结束。这部作品体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现场掌声雷动、反响热烈。
最后,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三重奏组合为浙音的观众们返场加演了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乐曲,并对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以及现场的观众们表示感谢。此时此刻,音乐突破了语言的界限,将双方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旋律的回响中,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实现了良好的交融,而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乐章未完待续......
来源 | 管弦系
文字 | 陈依滢
编辑 | 何源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