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浙江交响乐团“和韵”管乐专场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3-11-23
11月17日晚,浙江交响乐团“和韵”管乐专场音乐会在标准音乐厅上演。来自浙江交响乐团的十七位演奏家们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富于情感的感染力,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以圣桑的《塔兰泰拉三重奏—为长笛、单簧管和钢琴而作》开场。该作品创作于1857年,乐曲的开始,钢琴首先以极弱的音量弹出贯穿全曲的4个小节动机,接着两支独奏管乐(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略带忧郁的旋律,乐曲由神秘的气氛慢慢进入疯狂旋转的舞动,推至精彩的高潮结束。这首作品充分展现了塔兰泰拉特性,是室内乐演奏会中颇受欢迎的乐曲。
第二首是皮埃尔·加巴耶的《长笛巴松奏鸣曲》,长笛的音色柔美,让人有一种刺穿心扉的感觉,具有穿透力且不失细致隽永的质感。巴松的音色庄严、柔和、悠扬而饱满,二者相互配合。乐曲的第一乐章温和而不缓慢与第三乐章的快速明亮形成对比。
第三首《木管五重奏》是奥古斯特·科鲁格哈尔特创作的一首经典作品,该曲目属于室内乐范畴,由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和圆号这五种木管乐器组成。长笛的音色清脆明亮,双簧管的音色温暖厚重,单簧管的音色柔和丰满,大管的音色低沉有力,而圆号的音色则富有金属感。这些乐器之间的配合与切换,形成了一个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音响效果。
第四首《低音铜管四重奏》由比利时的作曲家长号演奏家Steven Verhelst所作,四位演奏家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乐曲深刻的理解,将低音长号的低沉、悲壮神秘之感,大号的浑厚低沉、威严庄重体现得淋漓尽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五首是Arcangelo Corelli arr.J.Davis的《铜管三重奏》,这首作品中小号的旋律轻快明快,旋律较为流畅,长号的旋律较为宽广悠扬,圆号的旋律则较为稳健有力,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三位演奏家相互协调配合,完美地把握住了节奏和音色的平衡,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第六首《铜管五重奏》是由日本作曲家、指挥家Yosuke Fukuda所创作的一首铜管乐作品。这首作品包括了小号、大号、圆号等乐器。这种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音色、丰富的音乐层次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在表达情感、展现技巧和创造音乐效果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最后,音乐会以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卡门》作为收场,这部作品像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小号的热烈、长号的浑厚、圆号的多变与低音声部的稳重相互交替,让音乐风格变得颇为新奇和有趣。音乐鲜明地刻画出吉普赛女郎卡门和农村出身的小军士霍塞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将卡门与霍塞的爱情悲剧过程描绘的淋漓尽致。现场掌声雷动,在观众们热情的鼓掌中,浙江交响乐团“和韵”管乐专场音乐会圆满结束。
浙江交响乐团
浙江交响乐团是于200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的省级职业乐团,系浙江省级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和追求,目前已跻身中国优秀职业交响乐团行列,在国际、国内乐坛逐步树立了自身艺术形象。乐团现由郭义江担任团长,由中国著名指挥家张艺担任艺术总监。
成立以来,乐团一直践行中西合璧的艺术发展之路,在精准演奏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的同时,致力于本土音乐交响化尝试,推出大型原创交响乐作品《山·海·经》《唐诗之路》《社戏》《鲁迅》《良渚》《祖国畅想曲》《运河魂》《大潮之上》《春暖之江》等;推出一批原创中小型交响乐作品《诗画浙江》《春闺梦》《朝天子》《长淮望断》《问茶》等;改编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交响乐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凝炼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观众、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乐团曾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西,演出受到习主席及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多国首脑的高度赞扬;出色完成杭州G20峰会等国事演出任务;多次承担中宣部、文旅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的重点推广项目,如“欢乐春节”“万里共婵娟”等。乐团足迹遍布意大利、奥地利、捷克、德国、瑞典、日本、比利时、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美国、巴西、埃及等地,演出被多国音乐界和观众评价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乐团,融汇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和神秘的东方情调,呈现出触摸灵魂的美妙音乐”。
来源 | 管弦系
文字 | 耿小玄
编辑 | 吴语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