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室内乐节:「荷兰室内乐音乐会」

发布时间:2017-10-26

640.jpg

略看音乐会曲目单,已足以吸引眼球。五位20世纪作曲家,分别是哈恰图良、米约、巴托克、希科勒和斯特拉文斯基,来自不同国家,创作了大量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我们满怀期待的同时,哈恰图良的作品《三重奏》开演了……

        第一乐章由钢琴、单簧管、小提琴依次进入,钢琴声部的伴奏织体以大量不和谐和弦为主,而小提琴优美而悠长的旋律与单簧管下行连续的颤音相结合,三种音色相互交织,为之动容。全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乐章单簧管演奏出具有异域风情的旋律以及第三乐章众人知晓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米约于1936年创作的《组曲》融合了布鲁斯、爵士音乐和巴西音乐素材。序曲制造了热火朝天的氛围,犹似一场大型的皇室宴会,而嬉游乐与娱乐两个乐章轻松愉快、轻描淡写。引子与终曲与前三个乐章的感情基调形成对比,随着不和谐音程的出现,空气变得凝重起来,小提琴仿佛在哼唱一段悲歌。钢琴刮奏以及小提琴主题低八度再现都成了最后一个乐章的特色。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对比》是五首作品中最冰冷的。招兵舞的主题动机有着军队进行曲的节奏特点,小提琴运用了巴托克拨弦与钢琴声部的跳音增添了谐谑感,三种乐器形成了一种令人惴惴不安的音响效果,神秘而怪诞。在急速的舞曲之前,演奏员换了一把小提琴,想必是演奏技术上的需求。三种乐器相互竞争、轮流对话,使得观众毫无喘息的机会。

        听完《对比》再听《小夜曲》,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舞曲隆重而辉煌,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乐章——歌曲。钢琴声部连续弹奏降E音,好似雨露洒落,不经想起诗句“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全曲钢琴声部的旋律最为突出,每个声部层次分明,不得不赞叹演奏员洞悉全局的乐感。

        《士兵的故事》是斯特拉文斯基经典的三重奏作品。士兵进行曲中的钢琴伴奏织体贯穿全曲,如士兵的步履,铿锵有力、不缓不慢。士兵的小提琴中多了一份沉重感;小音乐会中三种乐器达到了音色的统一。有趣的是第四首,运用探戈、华尔兹、拉格的典型节奏进行创作,小提琴的分弓与连弓表现得惟妙惟肖。

        在音乐会中,钢琴家Fiachra先生弹奏了两首性格迥然不同的作品,一首是菲尔德的《夜曲》,音乐灵动细腻,另一首是肖邦的《A大调波罗乃兹》,音乐气势宏伟。

        本场音乐会让人耳目一新,演奏员的水平让人连声叫好,演出结束后,听众的掌声迟迟没有停止……

编辑:周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