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音相聚,向美而行——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课程概览(八)
发布时间:2024-10-23课程
《音乐艺术的普遍性与人文性》
授课专家:王瑞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音乐艺术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浙江音乐学院王瑞教授主讲的《音乐艺术的普遍性与人文性》课程,旨在引导学员深入探讨音乐艺术的内涵,挖掘音乐的人文价值,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王瑞院长从音乐的本质出发,阐述了音乐艺术的普遍性。他认为,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受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感染力。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音乐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王瑞院长强调,音乐艺术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鲜明的人文性。音乐作品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他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学员深刻认识到音乐艺术在弘扬人文精神、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王瑞院长还谈到了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他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为学员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课程中,王瑞院长还探讨了音乐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他鼓励学员打破传统思维,将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价值的音乐作品。
课程
《浅谈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上的运用和意义》
授课专家:王和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创作室主任
在音乐创作领域,民族风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王和声专家,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为学院带来课程《浅谈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上的运用和意义》,旨在探讨如何在管乐创作中融入民族元素,以及这种融合对音乐创作的意义。
王和声专家首先阐述了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中的价值。他认为,进入了新世纪,似乎在作曲家心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创作中民族化、交响化的管乐作品大量涌现,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正在一步步的走向世界。作曲家在辛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创作的快乐和民族文化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民族风格是音乐创作的灵魂,它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力。在管乐创作中融入民族元素,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拓宽了管乐创作的道路。关于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中的运用,王和声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中的运用:首先是旋律:以民族音乐为素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线条,运用到管乐作品中。其次是节奏:借鉴民族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如散板、摇板等,丰富管乐作品的节奏表现。再次是和声:运用民族和声手法,如五声性、七声性等,使管乐作品更具民族特色。最后是配器:根据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进行管乐编配,展现民族音乐的神韵。在此基础上,王和声专家就民族风格管乐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如管乐交响音画《砺兵》、《家园颂》等,具体讲解了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浅谈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上的运用和意义》为王和声专家多年来在民族音乐领域的实践与思考的结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对民族风格在管乐创作中的运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思考对本民族传统元素的音乐表达。
课程
《单簧管的音色特点》
授课专家:席伟泷
原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二级教授
单簧管,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木管乐器,其音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一直受到演奏家们的关注。原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二级教授席伟泷,为学员开设单簧管演奏实践专家课《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旨在帮助学员们深入理解单簧管的音色特征,提升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席伟泷教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演奏技艺,他首先简要地梳理了单簧管的历史脉络,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发展,让学员们对单簧管的演变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探讨单簧管的音区及演奏特质时,席伟泷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对乐器的发音原理、音色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他特别强调,单簧管的音色变化多端,既有如丝般的温柔,也有如潮水般的激昂。他指出,掌握音色的变化是提升单簧管演奏水平的关键所在,学员们应当重视并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展现单簧管的艺术魅力。通过席教授的讲解,使学员们对单簧管的了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了让学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席伟泷教授现场进行了演奏示范。学员们也纷纷提出自己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获得了席伟泷教授的耐心解答和宝贵建议,他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奏中,深入思考音乐的风格表达,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
课程
《如何在管乐团中演奏中国特色的管乐》
《最爱我们的国歌》
授课专家:于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于海,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学员及浙江音乐学院管乐团进行专业授课、指导和作品排练。课程主题包含《如何在管乐团中演奏中国特色的管乐》及《最爱我们的国歌》。
于海团长凭借多年的指挥经验和深厚的音乐素养,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业授课。在讲解《如何在管乐团中演奏中国特色的管乐》这一主题时,于海团长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特色管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他强调,演奏中国特色管乐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他鼓励学员们充分挖掘民族音乐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理念相结合,以此展现我国管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音乐会排练环节,于海团长亲自指导学院和浙音管乐团,排练《万岁!伟大的祖国》和《义勇军进行曲》两部作品。在于海团长的指导下,团员们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节奏、力度和情感,将国歌的庄严、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管乐的和鸣,充分展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自豪感。于海团长对学员及乐团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准确把握了作品的内涵,将国歌的精神传递给了每一位听众。
来源 | 《管乐艺术表演及评论人才培训》项目工作组、管弦系
编辑 | 李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