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室内乐音乐节|维也纳新魄力弦乐四重奏专场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3-11-13

 

 

11月12日晚,“维也纳新魄力弦乐四重奏专场音乐会”在标准音乐厅上演。来自新魄力四重奏的四位演奏家:申丹枫、Antonia Rankersberger、吕翔和Ivan Valentin Hollup Roald,以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为热爱室内乐的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以约瑟夫·海顿《G大调弦乐四重奏》开场。海顿逐渐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基本创作技巧及整体构架,赋予了弦乐四重奏的崇高地位。该部作品创作于1799年,是海顿的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弦乐四重奏的深刻见解。演奏家们的每一颗音符都充满情感和力量,完美诠释了海顿晚期作品的成熟、深沉,以及对音乐和生命的热爱。

 

 

 

 

 

 

 

 

 

 

 

 

 

 

 

 

 

 

 

 

 

第二首《第一弦乐四重奏“变形夜曲”》,是20世纪先锋派作曲家利盖蒂第一创作时期(匈牙利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个人风格形成的首部长篇幅作品。此作品从音高组织、节奏组织、织体形态以及音响效果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前辈作曲家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但又不失作曲家本人的创作个性;另一方面,最具代表利盖蒂音乐特征的“微复调”的处理发展方式与织体形态也初见端倪。演奏家们的默契配合和精湛技巧,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倾述力和戏剧性,强烈的氛围感令观众耳目一新。

 

 

 

最后,音乐会以德沃夏克《G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作为收场。该部作品规模庞大,全时常近40分钟,既体现了作曲家成熟的创作技法和丰富的音乐语言,又融入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即将返回的喜悦。演奏家们时而明亮悠扬、时而阴郁惆怅的演奏充满感染力。一曲终了,在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经久不息,迟迟不愿离去。 本场音乐会涵盖了横跨古典到现代三个世纪的不同作品,独特多元而又不失经典,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了弦乐四重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广大观众对室内乐的认知与感悟。

 

 

11月13日至14日,新魄力四重奏的四名演奏家还将亲临授课,开展共4场大师班,就乐器演奏技巧、作品风格把控等方面展开深入教学与交流。

 

 

 

新魄力四重奏

 

 

新魄力四重奏由小提琴家申丹枫、Antonia Rankersberger、中提琴家吕翔和大提琴家Ivan Valentin Hollup Roald组成,作为中国首个荣获多个世界重要赛事,获得欧洲各类殊荣奖项最多的重奏组,新魄力四重奏在四个重大国际赛事中全部斩获头奖: 201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卡尔尼尔森国际音乐比赛,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波尔多国际弦乐四重奏大赛,2018年在奥地利格拉茨举办的“舒伯特和现代音乐”大赛,以及201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海顿国际室内乐大赛。2020年他们入选了维也纳音乐厅的“伟大天才”(Great Talent)计划(即音乐厅常驻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使他们成为奥地利家喻户晓的杰出音乐家。

 

 

 

 

来源 | 管弦系

文字 | 王润岩

编辑 | 王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