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 大学问”,感悟习总书记知青岁月
发布时间:2018-11-0611月2日上午,管弦系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梁家河 大学问”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建国讲授了题为“学习梁家河大学问永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专题党课。
张建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出发,结合他本人近期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学习经历,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生动场景,鲜活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扎根群众的成长历程和励志故事,深入分析了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以及大学问中蕴含的大精神。
张建国强调,梁家河大学问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学习大学问,就是要学习青年习近平不改初衷地追求共产主义,培育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大学问,就是要学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为民情怀;学习大学问,就是要学习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砥砺前行的意志品质;学习大学问,就是要学习扎根基层、知行合一、苦干实干的责任担当;学习大学问,就是要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随后,党委组织部部长张伟波、管弦系学生党员叶子作了主题发言。
11月2日中午,管弦系学生党支部在管弦系党员之家开展“学习‘梁家河 大学问‘’,感悟习总书记知青岁月”专题活动。全体学生党员表示,听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建国的专题党课后,很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是青年一代人生观、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生动范本。
管弦151班 王子千:通过对“梁家河的大学问”党课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两进梁家河让我感触颇深。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和重重困难,习总书记以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带领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艰苦创业。他一心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家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学好本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要心系同学、服务同学,树立好榜样。
管弦系16级研究生 张晓焱: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也是给了总书记初心,影响他的人生轨迹的地方。通过党课,我更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为摆脱贫困开拓创新所做的一件件实事,再一幕幕地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怎样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也给当前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以极大的启示:在新的形势下,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立根于民的情怀应该成为时代青年的人生成长之基,人生追求之本。光阴荏苒,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相比,时间已过去40多年,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管弦系151班 李敦晓:通过参加张书记的党课,学习梁家河大学问,学习梁家河精神,我们学生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善于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贡献青春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管弦系152班 李婉若:听张书记以学习梁家河大学问为主题的党课,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刻地认识到,与先辈们相比,如今的我们处于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处于更加优越的环境,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活历程的认识,我深觉,如今我所面对的自认为有压力忙碌的生活,与老一辈人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更加坚定了我面对艰难险阻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埋头苦干的决心。
管弦系161班 沈昕怡:“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我们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用青春和热血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管弦系17级研究生 朱华:听了张书记讲主题党课“梁家河的大学问”。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初心,而且真正明确了到底怎样实现初心这一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时常提醒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就是因为初心是在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在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初心,就是要心中有人民、心中有担当、心中有发展,做为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担当、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而梁家河精神对我们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塑造知识品格,坚定党性信仰,强化责任担当。
管弦系161班 叶子:在陕北的黄土地上,习总书记非常下力气,干活从不惜力,而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深入探索自己所学专业研究领域,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利用好课余碎片化的时间多走进图书馆念几本书,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总书记生活的时代要好太多,在有了更多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更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更多的书籍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填补我们的精神空缺,筑牢我们的理论基础,多动脑子思考专业上的问题,多早起几分钟背外文单词,多与老师交流从中获得体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同学,脚踏实地的争做一名有信念的有为青年。
管弦系152班 赵旭: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吃苦,是习总书记青年时期面对困难的勇敢选择。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踏实干事、敢于担当,则是让习总书记在这苦的底色中得以磨砺升华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榜样。信仰的践行是坎坷的,初心易得却难守,翻看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从下乡青年到党的领导人,他用实践行动写就了不悔的初心,树立了矢志不渝坚守初心的学习楷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带着初心和使命,肩负着职责和担当,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